close

彌陀庄開發史  

( 2011/02/18發表)

 

 彌陀庄開發史    

提供人:孫枝木

繕打:黃永豐(黃譍豐)

1.  庄設置沿革

原彌陀港區沿革

    光緒丁酉23年(西曆1847年,東曆明治30年)六月鳳山縣阿公店辦務署,轄下設彌陀港區,其區域則:仁壽上里彌陀港庄,包括港口崙庄(今已被飛機場佔用)、下鹽埕庄(今之光和村)、五分子庄(今之文安村)、三點山庄(現已沉淪海底)、舊港口庄、新厝庄(今之永安、)、新港口庄(舊名官府山,今之永安鄉新港村)、大山庄(現已沉淪海底)、海尾庄、知高寮莊(今南寮村的一部分)、及今岡山鎮轄之石螺庄,總理事務所設於仁壽上里頂鹽埕。

    明治三十一年廢除鳳山縣同時合併台南縣,鳳山辦務署管轄所屬。明治三十三年(西曆1850年),總理管轄域改為街庄長管轄區域,同時彌陀區區域中之石螺潭庄納入梓官,梓官區域中之頂漯底庄、下漯底庄納入彌陀港區。明治三十三年十一月認可,庄長役場移來仁壽上里彌陀港區。明治三十四年十一月地方官制改正,台南縣鳳山辦務署改名鳳山廳,並受其所轄。明治三十七年(光緒甲辰三十年)西曆一九六年五月街庄長管轄區域改正、以頂鹽埕庄、五分仔庄及三點山庄屬鹽埕庄所轄、新厝仔庄、新港口庄、舊港口庄統稱舊港庄、知高寮庄、下漯底庄、頂漯底庄統稱漯底庄,並由頂漯底庄所蠋,常了仔庄、海尾庄合併為海尾庄、統稱海尾庄。明治三十七年十二月認可,庄長役埸移轉仁壽上里彌陀港庄二四五番地。

    明治四十三年十二月地方官制改正,原鳳山廳廢止,並合併台南廳,彌陀港區屬台南廳所轄。

    明治四十三年一月,區名稱及其區域街名改稱,同時庄長改稱為區長,其區域為仁壽上里、漯底庄、海尾庄、舊港口庄、鹽埕庄、港口崙庄,區長役場設於仁壽上里彌陀港庄。

 2.原梓官區沿革

     明治三年六月,鳳山縣阿公店辦務署管轄下設

  置梓官區,其區域為仁壽上里梓官庄、大舍甲庄、

  茄苳坑庄、赤崁庄、頂蚵寮庄、後漯底庄、下漯底

  庄,總理事務所設於仁壽上里梓官

      明治三十一年六月地方官改正制廢除鳳山縣

  同時合並台南縣,因此梓官屬台南縣鳳山辦務署所

  轄。

      明治三十二年五月認可,總理事務所設於同安厝。

     明治三十三年九月總理事務所又移轉頂石螺潭之認可。

     明治三十三年十一月總理管轄區域改為街庄長管轄區域,同時區域內之頂漯底庄、下漯底庄、改屬彌陀港區。鹽埔庄、白米庄、頂石螺潭庄、中崙庄、同安厝庄、梓官庄、典寶庄、編入梓官庄。

     明治三十七年五月,街庄長管轄區名及管理區域改正,鹽埔庄合併白米庄,中崙庄合併梓官庄,同安厝庄合併石螺潭庄,淵官庄合併大舍甲庄,典寶庄合併茄苳坑庄,頂石螺潭改稱石螺潭。明治四十年認可。庄長役埸設於梓官庄七八八番地。

   明治四十二年十月地方官官制改正,廢除鳳山廳,同時合並台南廳,梓官區屬台南縣廳所轄。

    明治四十三年一月,區之名稱及其區域內之街名改稱同時街庄長改稱區長,其區域:仁壽上里白米庄、

石螺潭庄、梓官庄、大舍甲庄、茄苳坑庄、蚵子寮庄(土名頂蚵仔寮、下蚵仔寮) 區長役埸設於仁壽上里梓官庄七八七番地處。

    大正九年一月七日指令第一號從區長役埸移於仁壽上里梓官庄七六九番地處。

2.  原竹仔港區沿革

      明治三十年六月鳳山縣阿公店辦務署大湖支署管轄下竹仔港區設置,其區域為維仁里竹仔港庄、崁下庄、三爺埤庄、灣子內庄、北嶺漧庄、本洲庄,總理事務所設於維新里竹仔港庄。明治三十一年六月地方官官制改正,廢除鳳山縣同時合併台南縣,為台南縣阿公店辦務署大湖支署管轄所屬。

   明治三十三年十一月,地方官官制更改廢除阿公店辦務署合併鳳山辦務署,竹仔港區歸屬台南縣鳳山辦務署阿公店支署管轄。

    明治三十四年十一月「敕令第二O二號」地方官官制改正,廢除鳳山縣設置鳳山廳,竹仔港區歸屬鳳山廳管轄。

    明治三十七年五月,街庄長管轄區名及區域改正,從崁下庄、竹仔港庄、三塊厝庄,合併烏樹林庄。

    明治四十二年十月地方官改正廢除鳳山廳同時合併台南廳,竹仔港區歸屬台南廳管轄。

    明治四十三年一月,區之名稱及其區域內之街庄名改稱,同時街庄長改稱區長,其區域:維新里竹仔港庄、本洲庄、、北嶺漧庄、灣子內庄、三爺埤庄、鴨母寮庄、烏樹林庄,區長役埸設於維新里竹仔港庄。

      最近庄(應指彌陀庄)之沿革

大正九年十月一日地方制度改正為高雄洲岡山  所屬管轄:彌陀港區及梓官區(白米莊除外)、竹仔港區與烏樹林合併歸屬彌陀庄,彌陀庄所屬區域為烏林樹、竹仔港、舊港口、鹽埕、海尾、港口崙、石螺潭

、漯底、下漯底與知高寮、三頂厝、赤坎、蚵仔寮、茄苳坑、大舍甲、庄役場設於彌陀二四五番地處。

    大正十二年五月八日附指令高地第七三三號認可,仝年八月三十一日移轉彌陀二四六番地。

    昭和七年十一月十日附府令第五十三號以當庄管轄區域中之蚵仔寮剝除頂蚵仔寮改為蚵仔寮、從下蚵仔寮編入左營庄,仝年仝月仝日府令第五四號令以湖內庄之一部「竹滬」編入湖內庄,仝年十二月一日成效施徑。

    烏樹林庄氏族移  及分布盛衰。

    迄今約二百五年前「民國二十一年資料」,寧靖王部下來此居住,以農為業,故形成部落「社」,雍正年間本部落有鎮台武官殘,一百五十年前「民國二十一年資料」,五十年間人口戶數有增加趨勢,不幸因一次瘟疫而漸減。明治四十一年十一月一日烏樹林製鹽公司創立,敷設了路竹與鹽田間的輕便軌道、交通非常便利,尤其  農局之開設,又漸次隆起來,其戶數一四九,人口八七三人,雖然戶數比十年前不變。但人口則有百餘戶增加。「以上1932年資料

 

2竹仔港「民國二十五壬辰年資料」

    迄今二百五十年中,寧靖王部下定居於此,一百五十年前為最盛時期,戶數千餘戶,當時即康熙年前出有進士官吏,雍正年間該部落受土匪之襲擊,因此該部落住民陸續遷徙其他部落,庄勢年年衰微,日本領台後,人口顯著減少,住屋自然倒壞,當時慘澹狀態,現戶數一三二,人口六五人。

3舊港口--資料來源:「彌陀庄內管轄一覽表,昭和七

  年西曆一九三二年。」

    舊名港口百五十年前等姓始居住,以漁業為生,明治二十八年六月暴風雨及海濤浸蝕,致該居住地盤流失,家產破壞,遂居住地全滅,居民陷於悲慘命運,後來居民與警察官吏派出所同時移居今現址,後來居民以農業兼漁業為生,人口有年年增加趨勢,舊名「新厝仔」即今之永安,距今五十年前有下茄萣林等各姓十餘戶來此奠居,故名「新厝仔

,均以漁業為生。因環境舒適,遷入人口逐漸增加,舊名「新港口又名官府山或管府山」,距今八十年前有下漯底何姓四名來此定居,其後二、三年,白砂崙庄薛姓,五、六及竹瀘邱姓二、三名,下甲蔡姓等前後陸續居住,戶口因此漸次增加,光緒甲辰三十年一九四年即明治三十七年五月,街庄長管轄區名及管轄區域改正,新厝庄新港庄歸屬舊港庄統稱舊港庄

 

                                                                                                                                                                                 

五分仔「今之文安」

      舊名五分仔,於光緒甲午二年,一八九四年明治二十七年,三點山仔部落居民為避海灘,遷徙一半據現在地址居住,故名五分仔,住民以半漁半農為業,最住民文化機運向上,協力興國語(日語)?學會(以下十二字無法辨認字意及句意)。

      舊名三點山仔各姓,隨鄭成功渡台移住,明治初人口約五、六百,因海濤入侵,一半遷住五分仔滿並有他遷者,至明治二十七年更遭大海浪之侵蝕,共約七成遷住五分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彌陀庄
    全站熱搜

    黃立浯(仲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